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

【明報專訊】李小龍 七十冥壽,紀念他九龍城輕狂歲月的電影《李小龍》和表現其功夫哲學的電影《截拳道》分別推出,關於他的書也紛紛面世再版。其中除了《李小龍》根據小龍胞弟所撰的《李振輝回憶錄》拍攝,最受注目的,當然是姍姍來遲,李小龍親筆著作輯本《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中譯本。

《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原名Bruce Lee: Artist of Life,由公認的李小龍專家John R. Little擔任編輯。Little編寫過很多關於李小龍的專書,由技擊指南、訪談、金句語錄到功夫哲學詮釋,不一而足。這本頗體現了他功力的輯作按八個 部分(分別為功夫、哲學、心理、詩作、截拳道、演出、自我認識、書信)展示李小龍的書寫世界,並由李小龍遺孀Linda Lee Cadwell作前言(Foreword),附有她所寫的一首小詩(似有意跟書輯錄的李小龍詩作遙相呼應),Little自寫引論 (Introduction)及每一部分前的簡介,把李小龍定位為藝術家,真誠不懈地實現自我。2001年英文版推出時,已有不少「龍迷」期盼書能早點譯 成中文,以讓崇拜小龍有餘而認識小龍不足的華文讀者有所裨益。

崇拜有餘認識不足

為什麼說華文讀者對李小龍崇拜有餘而認識不足呢?以我作為「香港仔」的經歷來說,大抵和本地的反智傳統息息相關。反智並非沒有學識,反而恰好表現在 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中產階級言行上。李小龍回港拍片掀起旋風、猝死到變成傳奇的近四十年來,說他「打打殺殺」、「教壞細路」的「上等人」依然為數不少。「以 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透析出的智慧閃光,被譏為「扮晒野」而輕易抹殺。即使是自認喜歡李小龍的,也不乏僅沉迷於他好打、威武的形象上。他們不是不曉 得關於李小龍的大量研究書籍,而是拒絕細看,選擇認識。

這種本來不可思議的李小龍知識貧乏,其實也反映了譯者劉軍平的「自白」裏﹕

「當出版社編輯找我翻譯此書時,我雖然多次在美國 聽到人們提及李小龍、成龍 和李連杰 等 武術高手的大名,並以此感到驕傲;但是,我最初的感覺是,對於從事純文學翻譯的人來說,翻譯一本有關武術名家的書似乎與我的興趣及愛好有些風馬牛不相及。 但我發現,我錯了,犯了一般人容易犯的教條主義的錯誤──把李小龍僅僅當成了一名武術高手。《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卻告訴了我們關於李小龍鮮為人知的一 面。李小龍不僅是詩人、哲人、演員、導演、作家、舞蹈編導、而且還是溫情的丈夫、值得信賴的朋友。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武術之中,生活之中;更重要的是, 他將中國哲學思想與中國武術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思想和生活理念。

「很少人知道,李小龍在美國華盛頓 大學攻讀哲學,他的畢業論文寫的就是有關中國哲學方面的內容。有人說,少林武功的精神支柱是禪宗,支撐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的精神支柱則是中國的老莊哲學思想。……」(頁326-7)

李小龍讀哲學,把道家思想融入他對中國功夫的詮釋之中,其實並非什麼「鮮為人知」的事。身為內地純文學的翻譯家、《西方翻譯理論通史》的作者,劉軍 平居然對本該是常識的李小龍身分和事蹟嘖嘖稱奇,並把相關貧乏歸結為「一般人容易犯的教條主義錯誤」,不能不說反映了某一「誤區」確實廣泛存在。也許部分 基於這個緣故,這本遲來的中譯本遂不無惹人商榷的地方。

中譯本多誤譯

例如中譯本奇怪地把原書的部分(part)譯為「章」。章的英文對應該是chapter,章與章之間的系統扣連,大於部分與部分之間。原書的鬆散自 由(本非李小龍的系統著作),體現編者謙遜分類的做法,變成煞有介事的安排。也許同樣企圖表現系統性,譯本把原書的第六及第七部分對調了,把講演出的第六 部分變成「第七章﹕演戲」;原第七部分講自我認識的改為「第六章﹕自我認識」。大抵中文版的編譯者覺得自我認識較接近前一「章」講述解放(自我解放)的截 拳道吧。順其理路直下比原作以演戲討論隔開文氣更有系統相。殊不知演出正是李小龍自我扮演、曲折實現及辯證自拓的重要途徑,難道在「誤區」的人總是要自作 聰明的嗎?

譯筆的誤置也反映在把原書前言更名為序(preface),引言則改為前言。(邏輯何在令人費解。)Linda Lee Cadwell的小詩題為《Odyssey of an Old Soul》,第一句便以「An Old Soul wandered……」開頭。譯題竟成了《不朽靈魂的心路歷程》,幾乎可定為錯譯。An Old Soul之所以為Old,當然有經歷漫長歲月之意,但更重要的,還是指這個靈魂在那些歷練之中,表現出見多識廣、閃耀智慧之光。且奧德賽的漫遊,具遊子的 悲情,浪漫而挾蒼涼。譯筆一句「不朽」(immortal),全倒成贊語,何至如斯?難道是因為驚覺自己貧乏之後的反撞,超出理智地擁抱偉大,竟至流於歌 功頌德嗎?

《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並不是系統性著作,但它嘗試把一代功夫巨星的深刻一面作多方面揭示(至於我們以之為藝術家或哲人,其實只為名相之選取而 已),並且讓他本人說話,盡量以誠(編者之誠)近誠(小龍之誠)。讀他一次又一次書寫自我發現的過程(原第七部分,中譯版第六章),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 一開始便自知寫自己是極難之事),鮮有不動容者。而將截拳道不同版本的講義和筆記並列,也可直接看出這套李小龍自創的武術如何由「止鬥/截拳」變為個體解 放之道。中譯雖有瑕疵,卻仍是值得功夫愛好者一讀再讀的好書。

文 朗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