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在電視劇《青蜂俠》中飾演加藤的造型。
李小龍和他作武術表演時身穿的戰袍,胸前繡上截拳道的徽號。
李小龍和李俊九於1969年,在加利福尼亞帕洛斯弗迪斯拍攝了許多對打照片,後來其中一張用於1976年《黑帶》雜誌年終刊的封面。
1967年,事業如日中天的李小龍,仍特地抽空亮相李俊九的國家錦標賽,可見他對摯友的重視。
李小龍,一個跨地域、跨時空的名字,縱然離世已逾30年,但有關他的一切,至今依然是全球龍迷所關注。
李小龍的生前摯友、「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曾經出版回憶錄,記載他與李小龍早年的種種軼事,還首度披露李小龍親筆寫給李俊九的19封書信,以及這位一代巨星被妻子公開「襲擊」、開保時捷鬧出笑話等鮮為人知的小故事。
然而,該書當年只有在美國限量出版,看過或擁有的人一直不多。為紀念李小龍今年誕生70周年,李小龍會最近獲授權將回憶錄翻譯成中文版《我的李小龍》,本報今期獨家刊登才子陶傑為《我》書撰寫的序言和當中的珍藏相片,一於讓各位龍迷先睹為快。
身為李小龍會名譽顧問,才子陶傑原來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龍迷,經典作《唐山大兄》、《猛龍過江》、《死亡遊戲》當然看過不下五、六次,他還誇張到視李小龍是救命恩人。
話說他留學英國時在酒吧當兼職,一次聽到有洋人以言語侮辱中國人,在民族自尊心和酒精作祟下,竟然跟對方打起架來。「佢哋三個打我一個,唔夠打,諗起《唐 山大兄》裏的李小龍,於是大哮一聲,嚇得佢哋大叫『Bruce Lee!』,然後拔足離開。而家諗番,真係好危險。」他還指額前疤痕,正是當年留下的戰績。
陶傑七十年代赴英留學,正好見證了李小龍如何改變華人在外國社會的地位。他說以前洋人去唐人餐館食霸王餐的情況非常普遍,但一套《猛龍過江》,令很多西方 人以為開餐館的中國人都曉得功夫,也多得他,當時對中國人蝦蝦霸霸的個案都大減了。「佢幫助好多人㗎,冇李小龍,亦唔會有今日的成龍、李連杰!」
陶傑為《我的李小龍》撰寫之序言
李小龍不僅是一卷傳奇,更是中國百年以來向西方文化輸出的唯一的名字,因為李小龍本身代表了一種原創,只此一家,無可替代,像茶、道、太極、風水,是西方在中國文化裏所擷取的極少數品種之一。
中國進入現代社會,對西方奉行拿來主義,從軍事、醫學、交通、教育、服飾到日常生活的一切用品,幾乎全由西方引入,近年中國國力強大,在國際上舉足輕重, 卻由於經濟長期依賴世界工廠的廉價勞力,除了中國製造而無原創精神,由影碟、電器、食品、電腦軟件到名牌服飾,一味翻版西方原創,蒙上了「山寨大國」的污 名。
李小龍是一個絕無僅有的例外。在李小龍之前,早有第一流的學者、藝術家,如胡適、錢鍾書、林風眠,俱在西方求學,今日卓有成就之華人,如高錕、趙無極、馬友友,無一不為西方文化薰陶下的跨國界人才。李小龍雖然在美國生長,卻以一個華人英雄的形象在美國立足。
他在銀幕上出現,完全改變了「華人」在西方眼中光頭、辮子、馬褂,矮小醜陋,富於古代野蠻神秘色彩的形象,以陳查理與傅滿洲為典型,銀幕上的中國男人性徵 不明,全無體態。李小龍年輕英俊,身形矯健,動作有如一道閃電,剛勁迅猛,充滿男性魅力。他為華人在銀幕上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形象:他的少年風格的髮型,黃 黑相間的一身功夫衫,甚至他的怒吼怪叫,皆出自原創,不必向任何人借鑒,獨步全球。
他自創截拳道,鑽研武術與哲學,向西方引入中國古典文化的精神,淋漓的快拳與剛強的動作,蘊含了道家的虛無與禪學的空靈,他靠自己的正直品格與武學根基立足,他了解西方——「他們崇尚的是科學與效率」,不屑販賣怪力亂神的「中國文化特色」。他是一名真正愛國的中國人。
閱讀李俊九大師的回憶錄,李小龍一顆純真的赤子之心躍然紙上,他胸襟坦蕩,喜怒哀樂全無掩飾,幽默風趣,坐言起行的性格,宛在眼前。在一個反智墮落的時 代,一個平庸黯然的社會,李小龍尤其令人懷念,寧化飛灰,不作浮塵,即使他離去了三十多年,他的笑容依然炙熱,他的光芒永不會褪色,他是華人的榮耀。
誕生70周年
紀念活動陸續有來
下周二是李小龍逝世37周年忌辰,而今年也是李小龍誕生70周年,難怪有關李小龍的紀念活動接踵而來。
李小龍會會長黄耀強(W)透露,除了出版《我的李小龍》外,今日開始更會一連4個月在領匯旗下的4個商場,舉行李小龍展覽。展覽共分4個主題,包括電影、武術、漫畫玩具和李小龍的傳奇一生,當中所展出的李小龍珍藏品更達過千件。
W又說,李小龍會亦正為11月李小龍70歲冥壽籌備一個大型活動,雖然暫未可公布,不過計埋預期年底上映的電影《李小龍傳》,肯定的是,各位龍迷今年內也有排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